走进腾冲市荷花镇民团社区和羡多社区,干净整洁的巷道、焕然一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明亮的路灯、洋溢着幸福笑容的群众......一幅幅文明生动的画卷映入眼帘。
近年来,荷花镇以实施省级善治乡村建设试点项目为契机,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提升群众精神文明促乡村善治为目标,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种子植入人心,绽放文明之花,收获善治之果,以遒劲之笔书写和美乡村新画卷。
强化理论宣讲,凝聚精神力量
荷花镇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通过“宣讲+”的方式,组建“少数民族双语”宣讲队、幸福荷花理论宣讲队等多支特色宣讲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到社区、到田间地头、到群众家中,常态化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移风易俗和文化科普等内容的宣讲40余场次,用群众听得懂、记得牢、传得开的宣讲方式,使理论宣讲更接地气,“声”入人心,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凝聚精神力量,培育文明风尚,激发了乡村治理无限活力。
选树先进典范,树立文明风尚
家风好,则民风淳,社风正,国风优。荷花镇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着力挖掘、培育、选树、宣传先进典型,不断增强家风建设力度。选树“好婆媳”“好邻居”“好儿女”“新时代好少年”“身边好人”“十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240余人,并通过集中宣讲、“村村通”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有效形式开展宣传学习,同时打造羡多社区家风小巷,树立文明风尚,让好家风浸润千家万户,引领群众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以好家风规范家庭成员的言行,从良好的家风中汲取精神力量,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共同建设文明美好家园。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奋进力量
荷花是民间艺术之乡,民族民间文化绚丽多姿,有滇戏、傣戏、傣锦、佤族清戏、花灯、傣族武术、农民画、玉雕和山歌小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有国家级2人、省级2人、保山市级11人、腾冲市级17人。一直以来,荷花镇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常态化开展傣族传统民俗传承、舞蹈教学、农民画传承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传承活动60余场次,同时还注重非遗文化进校园,在学校经常性开设玉雕、佤族清戏、农民画等非遗教学课程。通过非遗文化的学习,既保证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进一步拓宽了群众的文化视野,丰富了文化内涵,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素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开展积分兑换,共建和美乡村
荷花镇紧扣“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要求,建设羡多、民团2个积分超市,以“党建+积分超市+基层治理”工作模式,按照“以劳积分,以分换物”原则,紧紧围绕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人居环境、爱心公益、产业发展、弘扬优秀传统、关爱特殊群体、志愿服务等方面创造“得分”机会,采取小组评定、社区审核的方式开展积分评比,用积分量化文明行为,引导群众把‘村里事’变成‘家里事’,将‘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形成户户争做文明新风标兵的良好氛围,助力“小积分”兑出乡村“新文明”,共同参与乡村“大治理”。民团社区支书胡习林说道:“自开展积分兑换以来,我们村发生了很大改变,大家都为了能多得积分,做到遵纪守法、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现在村里邻里纠纷少了,守望相助多了,铺张浪费少了,环境卫生改善了?!?/span>